“棍棒之下出孝子”,這是我們文化中的古訓。
但是,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向他揮舞起棍棒,他無法理解,這到底是為什么。他會產生恨,棍棒揮舞得越重,他的恨會越深。
然而,絕大多數父母在進行棍棒教育的時候,都會借用愛的名義。他們會告訴孩子,“我愛你,所以才這樣對你”。同時,棍棒之外,絕大多數父母也會給予孩子切切實實的愛。
這時,矛盾就在孩子心中產生了。
一方面,幼小的孩子心中對父母產生了恨;另一方面,父母不僅講愛也給予了切切實實的呵護與照顧。那么,怎么面對這種矛盾?
因為弱小的意識無法抗衡父母教導,孩子通常的辦法是,忘記恨,將恨壓抑到潛意識里去。在意識上,他接受了父母的觀念“我愛你,所以才這樣對你”,換句話就是“虐待,是有道理的,是對的”。
極端的情形下,孩子潛意識中會郁積起太多的恨,但他在意識上卻認識不到這一點。父母對他越嚴厲,越會說“我們這是愛你,是為了你好”。最終,這個孩子可能就會混淆愛與虐待的界限,他會形成一種可怕的心理機制:
我愛你,所以虐待你。
2006年11月,復旦大學一名男性碩士研究生的“虐貓”事件成為互聯網上最熱門話題。這名網名為YuhZLL(以下均簡稱ZLL)的數學系三年級研究生承認,從6月份到11月底,他先后通過復旦大學月光華BBS的動物版領養了20余只小貓,但這些小貓全部被棄養,其中一些小貓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虐待,部分小貓“我打死了一些然后把它們扔了”。此外,他還從花鳥魚蟲市場上購買過數量不明的小貓,這些小貓也均失蹤。
關于ZLL“虐貓”的細節,ZLL和復旦大學網友的陳述有一些差異,ZLL自己的幾份自白書也有前后矛盾,但其中最真切的一個細節是:
11月29日,5名網友闖進了ZLL在復旦大學的宿舍,發現一只右眼淌著鮮血的大白貓。
一名網友用手機拍下了大白貓眼睛流血的照片并將其發到互聯網上,這張照片迅速在互聯網上傳播,引起了無數網友的激烈情緒,一些網友發誓要為小貓討公道。ZLL此前正在申請牛津大學等國外大學的留學資格,一些網友則用英文撰寫了ZLL虐貓的經過,通告相關學校和相關國家的領事館,警告其拒絕ZLL的留學資格。據最新的消息,ZLL及家人已決定暫時中止出國留學的申請,復旦大學也為ZLL做了心理輔導。
復旦+研究生+留學牛津+虐貓,這四個詞匯連到一起,讓人無法理解。本文主要參考了ZLL的幾份自白書,希望能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理解這一件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件。
據ZLL較早的一份自白書(以下簡稱自白書A)說,他最早從復旦BBS的動物版領養小貓是今年6月份。一開始領養了兩只小貓,因為被管理宿舍樓的阿姨發現,而復旦校規又禁止在學生宿舍里養寵物,只好放掉。但從此,ZLL愛上了養貓。他很快又從動物版網友處領養了一只黃白虎紋小貓,從字里行間看,ZLL一度對這支小貓非常喜愛。他在自白書中描繪這只小貓說:
此后,他一發不可收,“到7月底我已經收養五六只小貓了”。這些小貓全部失蹤,至于其去向,他在自白書A中說,是家人強行放生了。
動物版的網友對ZLL在自白書A中的描述非常不滿。當他們闖進ZLL的宿舍并發現那只右眼變成血窟窿的大白貓后,在女友和母親的勸說下,ZLL又發表了一份正式的自白書(本文簡稱自白書B)。在自白書B中,ZLL說,他最初養的一只貓叫“皮皮”,雖然家人反對,但他還是“堅持把這個小家伙留下來了”。而“虐貓”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他在自白書B中描述說:
并且,在這次對話中,ZLL承認皮皮是“我唯一正常對待的小貓了”。
這句話有些費解,他此前曾說“剛開始領養的小貓,我基本沒有打就放,然而后面領養的小貓,我打得很厲害就放,但是再領養的小貓,我打死了一些然后把它們扔了?!边@可能有兩個解釋:一、皮皮是“后面領養的小貓”中“唯一正常對待的小貓”;二、他此前說的話不可信,皮皮是他領養的所有小貓中“唯一正常對待的小貓”。
無論哪種解釋,ZLL的話都讓動物版的網友們感到恐懼和憤慨。實際上,他們是經過近三個月的調查才發現了ZLL虐貓的證據。一位網友詳細地描述了這個過程:
網友懷疑,ZLL除在動物版領養20多只小貓外,還另外購買了10多只,它們全部失蹤。
“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發泄方法”
ZLL為什么養貓?又為什么虐貓?雖然動物版的網友說法很多,但最好的答案就在ZLL的自白中。
除了自白書A和B外,ZLL還給動物版的網友寫過另一份自白書(以下稱自白書C)。在自白書C中,ZLL有兩段話描述了他領養小貓的最初動機:
貓貓對我來說僅是一種漂亮的玩具,我喜歡看小貓因為美食繞著自己轉的樣子,也喜歡被它們感恩,當時給它們買了很多東西,包括貓窩,我還曾經向ohya咨詢過蘑菇貓窩的事情,還有很多睡覺用的小墊子。我這里保存了很多皮皮和我們的合影。
看了animal(即動物)版的文章和照片,覺得版友真的把小貓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也就是他們妙趣橫生幸福的描述,讓我產生養貓的念頭。貓主們親切的稱呼對方是貓爸/貓媽。
但是,他沒有養貓的耐心,他在自白書C中承認:“我是那種喜歡追求新奇的人,一時會因為小貓可愛而不計代價的收養,但是有些小貓很快就被厭倦,僅僅把小貓當成調劑枯燥學習生活的工具了?!?/p>
調劑枯燥生活的工具,這句話怎么理解呢?ZLL在和動物版網友對話時,他對這個工具論作了以下闡釋:
我當時領養,可能也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可愛吧。還是,還是為了讓它們供自己發泄用……有的時候我領養小貓就是為了給我提供一個發泄的場所。是這個樣子的,因為有的時候小貓太小了,我不想把它們弄死,但我想盡辦法來虐待它們。
不過,ZLL說,他并非一開始就這樣想,走到這一步也是有一個形成過程。在和網友對話時,他說:
在正式的自白書B中,ZLL也承認了這一點,他寫道:
一些網友懷疑ZLL并不愛貓,領養貓只是為了虐待。但從心理學角度看,ZLL的幾份自白中對貓的喜愛和對貓的虐待是可以同時成立的。具體地分析ZLL的自白書,他之所以虐貓,其中至少可找到四個原因。
2002年,清華大學的學生劉海洋在向北京動物園的狗熊潑硫酸時,是因為“從書上看到熊的嗅覺特靈敏,我就想試一下……想試驗一下熊對硫酸有什么反應”。這是一種惡意的好奇,而ZLL也承認,他對那只眼睛流血的白貓也有一種惡意的好奇。
在自白書C中,他寫道:
在其他兩份自白書以及和網友對話時,ZLL沒提這種“惡意的好奇”,他只是說,是大白貓激怒了他。在正式的自白書B中,他這樣描述這個過程:
在這份自白書中,ZLL描述自己完全是被激怒的。但在和網友對話時,他承認有故意的成分。
ZLL:但是我那個時候真的是有意想戳那只小貓,或者是有意想打。
網友:就是說你是故意去戳它眼睛的?
ZLL:應該說是半有意,半無意吧,因為這么大一個貓,戳一下也無所謂的。
將這一切線索串起來看,ZLL戳大白貓的右眼的由頭,應該可以歸到那個“惡意的好奇”上。后來,當事情越炒越大時,ZLL又否認他戳過大白貓的眼,他說是大白貓的右眼本來就有問題,他因為好奇而揭開大白貓的眼皮,結果血就涌出來了。
ZLL的諸多自白還顯示,他將從網友手里騙養小貓當作了一個游戲過程。
在自白書C中,他寫道:
什么樣的愚弄呢?就是將大白貓丟棄。ZLL在自白書C中寫道:
從這段話可看出,當網友拍下虐貓照片后,ZLL仍未想到事情的嚴重性,對于當時的心情,他這樣描繪“小貓可以重買但是你們別想得到我的東西”。這時,他仍以為,網友們是為他們的“東西”(小貓)被弄沒了而憤怒,而不是因為他虐待生命而憤怒。
對于這一點,一個自稱“馨馨”的“女同學”對香港《大學周刊》的記者描述說“ZLL是個單純的人,單純得可怕,因為他無法判斷事物的對錯!”
直到這個時候,ZLL還曾以為,他可以通過一個帖子的辯解而獲得動物版網友的“諒解”。在自白書A中,他寫道:
。但在動物版網友眼里,ZLL的所作所為已是不可原諒的了。
這一點在第二部分已經很明晰了,ZLL承認,他是“把小貓當成調劑枯燥學習生活的工具了”。
從自白書A可以看出,ZLL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努力的學生。他寫道:
我的toefl沒有那么低,成績是657/6.0,而且無論是實習,學生工作,國際交流和學校研究經歷,碩士GPA加上精算和CFA證書,都比以前多多了?,F在拿到了Oxford的interview機會。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據《南京日報》7日報道,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一名老師在對ZLL做心理輔導時,做的就是心理減壓。
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除了自我減壓外,由親朋好友組成的社會支持系統非常重要。如果這個社會支持系統比較完善,系統中的成員能夠理解自己,時不時可以聽自己訴苦水,那么我們的壓力和焦慮就會消失大半。
但ZLL的支持系統很欠缺。他的同學關系較差,本科期間一度留級,而留級的原因是學校提前考試,盡管ZLL已經叮囑同宿舍同學通知他,但沒有一個人這樣做,結果他錯過了考試而不得不留級。
不僅如此,家人也沒有給他足夠的支持。據上?!缎侣勍韴蟆穲蟮?,“當父親得知(留級)情況后,當晚不讓他回家,規定他在家門前的草地上睡一夜?!辈⑶?,這種事情顯然發生了不只一兩次。ZLL在自白書C中寫道:“本科有一段時間我父親幾次因為我學習不努力,而把我趕出去……”
親朋好友等親密關系的價值決不只在于督促一個人進步。更重要的是,親密的人可以給予我們理解和支持,分擔并化解我們的憂愁、壓力和焦慮。但ZLL顯然缺乏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他的壓力和焦慮得不到有效的化解,這是從頻繁虐貓中釋放壓力的重要原因。
不僅“單純到無法判斷事物的對錯”,而且也混淆了虐待和愛,這可能是ZLL虐貓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一點,ZLL在他的自白書C中寫道:
ZLL的父親曾接受上?!稏|方早報》的采訪,但沒有詳談他是如何教育兒子的。但起碼,在那次留級事件中,他扮演了一個不近人情的父親的角色。ZLL并非因為學習不努力,而是因為沒有人通知他,所以錯過了考試,其中的客觀原因非常明顯,但他的父親沒有去看這些客觀原因,而只看兒子的主觀原因。這種做法,既談不上理解,更沒有一點接受的成分。
他父親說,他們一直是“嚴父慈母”式的家庭。顯然,這種風格并沒有隨著ZLL長大有什么改變。在自白書A中,ZLL寫道,當他把小貓帶回家之后,他的父親既禁止他養,還“因為這個教育了我無窮多次”。
“嚴父慈母”式的家庭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但是,如果少了理解與接受,只剩下嚴厲的管教風格,這種家庭很容易會培養出有問題的孩子。嚴父們想當然的想法是“我是為了他好”。但是,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無論嚴父做得多么正確,孩子是沒有辦法理解這一點的。對于嚴厲的管教,他首先產生的是恨意。如果這種恨意在潛意識中積攢得太多,以后就可能會以扭曲的方式表達出來。
很多在棍棒下長大的人,他們在成年后發誓不再重蹈父母的老路,要做一個民主的爸爸或媽媽。但是,他們無法做到,經常會被莫名其妙的情緒所左右,變成比自己父母更暴力的父母。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不是被自己的意識“我要做個民主的父母”所左右,而是被自己潛意識中的恨意所左右。一旦周圍的情境有太多的線索可以讓自己回憶到童年,這種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恨意會很容易爆發。
具體到ZLL這里來,有不少線索顯示他是將現實生活中的父子關系移植到他與小貓的關系中來的。
譬如,前面提到,ZLL養貓的初衷是“看了動物版的文章和照片,覺得版友真的把小貓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也就是他們妙趣橫生幸福的描述,讓我產生養貓的念頭。貓主們親切的稱呼對方是貓爸/貓媽,我當時也是如此稱呼自己?!?/p>
如果我們將某個人或某個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我們會怎么做?最自然的反應是,將我們與父母的關系移植過來。如果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是充滿理解與接受這樣的真愛,那我們去給予“孩子”真愛。如果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是充滿暴力與拒絕,那么就去給予“孩子”暴力與拒絕。ZLL如果在過去學會的是“虐待=愛”,那么他會自動將這種邏輯運用到他與小貓的關系上。
很多人呼吁,必須懲罰ZLL,因為他這樣的人現在虐貓,以后就會虐人。他們還無法理解,ZLL這樣的人怎么會有女友,而且是在IBM工作的,很多人認為他女友看中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的條件。這也是一種想當然的推理,并不必然成立。ZLL將父子關系移植到他與小貓的關系,但同時,他也可以將母子關系移植到女友與他的關系。一個人這方面很殘酷,那方面很溫柔,這種情況并非罕見。
微博:weibo.com/wuzii
微信公眾號:wzhxlx
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
轉載授權請在后臺回復“轉載”